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成都2.3万企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 经营将受限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2 08: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成都工商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工商总局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实施,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了经济发展潜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成都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助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和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夯实了基石。

1月21日,成都市工商局发布“六大关键词”回顾成都工商过去一年的重要工作和成效。2015年,成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9万户,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累计发放“先照后证”营业执照5万余户。同时,23068户企业因未按要求年报被纳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导致信用受损、经营受限。

2015年:

成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9万户,同比增长33.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注册资本6535亿元,同比增长83.7%;

截至12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26.1万户,同比增长24.1%;注册资本突破3.1万亿,同比增长27%,市场主体存量和增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完成“个转企”登记286户,集群注册1059户;

核发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66579户;

累计发放“先照后证”营业执照5万余户;

累计办理融资登记5095件,支持企业融资1552.3亿元;

采取“双随机”方式抽查企业11565户。

23068户企业因未按要求年报被纳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导致信用受损、经营受限。

关键词一:先照后证

2015年间,作为全省试点,先照后证改革在全市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公示了国务院确定保留的34项前置许可事项及151项前置改后置行政审批事项,11个试点区(市)县开展省级层面的“先照后证”试点改革,质监、税务、消防、人社等相关部门予以积极跟进,“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改革目标初步实现。

关键词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经过精心酝酿和准备,成都市政府下发了《成都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此我市进入“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全新企业注册模式。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以最便利的方式实现了工商、质监、税务3个部门对企业依法进入市场的确认。

2015年9月1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新津县较全国提前一个月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9月25日,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实施前我市企业三个证照办下来的时间平均为4-5个工作日,实施后缩减到1个工作日。

关键词三:力促创业创新

2015年以来,市政府、市工商局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解渴的改革新政,一项项破除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全力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利好”相继出台。打造“一址多照”升级版,推行企业集群注册;支持“个转企”,为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破解品牌和商誉等无形资产继承难题;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库,让“双创”支持性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探索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解决了企业“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

关键词四:全程网上登记

12月3日,以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法人及公民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为支撑的“全程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始在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正式上线运行。市场准入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网上公示”迈出了工商登记便利化的关键一步,成都工商的这一服务举措,不仅全面升级了过去的网上预审批功能,而且率先在西部实现了“所有登记事项、所有办理环节、所有主体类型”的全覆盖。

关键词五:一库三平台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都工商急企业之所急,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服务企业融资,通过搭建“一库三平台”(企业登记主体数据库,银企融资互动平台、“成都信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创业投资专项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平台,发挥工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登记职能,服务企业融资。

关键词六:宽进严管,双随机

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创新实施抽查对象和抽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在宽进严管的同时,也主动规范自身的市场执法行为。2015年全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公示情况和企业年报情况的多项“双随机”抽查工作。



该贴已经同步到 杨海威的微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