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诗歌周丨霍俊明:“活力”是成都诗歌群的标志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2-9 16: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以下简称“诗歌周”)主题访谈活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诗歌表达”对谈会在成都新华宾馆开启。对《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来说,这已是他第四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他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成都坚持举办国际诗歌周,本身就具有象征性。

7.png


红星新闻:你觉得本届国际诗歌周与前三届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霍俊明:区别就在于,今年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举办的,还邀请了在中国的外国诗人参与,本届诗歌周的主题也是围绕着疫情开展,我觉得这个话题在今年和这次国际诗歌周来讨论,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能解决相应的诗歌写作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本届国际诗歌周在现实性、时效性、象征性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红星新闻: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时代诗歌的写作的关系是什么?

霍俊明:我觉得在这种非常时期的文学和诗歌写作,肯定对写作者有额外的要求。实际上我们不管是谈诗歌创作还是文学,首先有一个文学标准、诗歌标准的要求。反过来说,在这个期间,也还涉及到写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问题,如果你能在非常时期用文学诗歌来表达,这本身就是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你的写作需要有实质性内容,甚至能够激起更多的共鸣,或者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



霍俊明


红星新闻:你如何看待成都的“诗意生活”?

霍俊明:我觉得成都的诗歌氛围一直是挺好的,尤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诗人流派运动、名刊等,都是从成都产生的,在当代中国诗人心目当中,成都肯定是不可取代的城市。同时,新世纪以来,成都的诗歌生态很好,举办了很多诗歌活动、创办了很多重要的诗歌刊物、培养了很多年轻人。无论什么年龄层,这里的诗人身上都体现出了活力,我觉得写诗必须要有活力,而活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诗歌需要有活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性;二是从诗歌生态而言,诗歌交流、办诗歌刊物、举办诗歌活动等也需要活力。所以“活力”是成都诗歌群的标志。

红星新闻:成都国际诗歌周已经举办了四届,你觉得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上,塑造中国诗歌品牌中,有什么推动作用。

霍俊明:从这方面而言,成都做得非常好。实际上,早期城市建设更多是在建筑、经济意义上的建设,而现在,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城市的文化形象。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举办,我认为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和推广的意义是不一般的。因为成都国际诗歌周是一个国际性的活动,在2018成都国际诗歌周中,我们开启了成都与巴黎诗歌的双城会,来自中、法、奥、德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诗人齐聚成都,开展主题交流,进行诗歌对话。后来很多法国诗人对成都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综合体,既有古代的诗圣杜甫,还有现代的熊猫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是一个具有国际化的城市。

红星新闻:你对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霍俊明:首先希望能持续的举办,我觉得评价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要不断的坚持下去,它会自然成为一个纪念碑;此外,我觉得诗歌周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说每一届都会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是聚焦式的,一届届坚持举办下来后,它便形成了立体式的、互相支撑的,甚至是往外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整体。最后,待疫情消除后,我觉得应该延续此前的一些活动,比如说每一届选择一个重点区域或国家,今后在面向世界的空间格局上,面积更广,深度更深,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