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扶贫如何接地气?中科院:科研成果转移到田间地头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1-13 1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大上的科学家扶贫是如何接地气的呢?1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科院副秘书长严庆回应了科研人员进行扶贫工作是如何“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的问题。

5.png


发布会现场 图源国新网


“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也是全国综合研究发展中心,科学院的学科很广,科研人员在扶贫工作当中,是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扶贫工作需要,在第一线去做工作。”白春礼举例说,中科院有一名很有代表性的科研人员叫曾馥平,自1994年他就在广西环江负责野外台站,挂职当地副县长。这么多年,他一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脱贫第一线,当地群众把他叫做“真扶贫”。曾馥平被评为全国扶贫优秀个人,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到了扶贫第一线,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据介绍,曾馥平大部分时间都在环江县,将野外台站的科研工作和扶贫工作和地方挂职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环江创建了第一个生态站,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的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站。因为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工作如何在喀斯特地貌地区找到适应的脱贫技术是结合在一起的。

严庆介绍,除了曾馥平之外,中科院还有“三钟女杰”,一个是种植猕猴桃的钟彩虹,一位是在内蒙古库伦旗研究青贮饲料的钟瑾,还有一位是种植马铃薯的仲乃琴。她们是很典型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分别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更出色的是把科研成果转移到田间地头,同时也帮助了千千万万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圈子里也很有名。

“我有一次到地方上去调研,当时见到了一个猕猴桃种植的企业,他们招聘一个工头,这个人开价比别人多好几百块钱,理由是中科院钟彩虹老师亲自培训过的,人家说好,这样的就多加几百块钱,已经作出品牌来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