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加速驶向千亿级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3-15 08: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技狂人马斯克倡导的“超环高铁”已经在美国得到认可,正在进行可行性方案研究,超环高铁利用了低真空管道和磁悬浮技术,速度将接近飞机的1000公里时速。

在中国,这项实验也正在进行中。而这项技术正是诞生在成都——由西南交通大学搭建的,全球首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是国内第一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

这条环形实验线,可将列车理论时速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的更高速度,也是人类目前能触摸到的未来超级高铁的雏形。“超级高铁”为何能够诞生在成都?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又如何?

位居中国轨道交通城市竞争力第三,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已粗具雏形……目前,成都已形成“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维保”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轨道交通整车产能于去年突破2400辆,具备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和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能力,以及中低速磁悬浮、悬挂式单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产品研制生产条件。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呈现汹涌澎湃发展态势,正加速驶向千亿级。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中国科学家推出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一经公布,就引起广泛关注。在世界众多科学家眼里,这几乎是一件革命性的技术创造。

为什么说它是革命性的技术创造?据了解,这条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总长45米,设计载重300公斤,最大载重可达1吨,悬浮净高大于20毫米,是目前国际上同等载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可进行0—50公里/小时的实际动态运行实验。“很多指标都是国际领先的。”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邓自刚介绍,比如轨道的截面积,是现在全世界最小的,宽度只有120毫米,厚度只有25毫米。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邓自刚见证着“超级高铁”的发展历程。“超级高铁”诞生在成都,凝聚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强大合力,更彰显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实力。目前,全市集聚了轨道交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10余家、相关高等院校3所,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技术专利近50个,拥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及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不论是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实力,还是成果转化能力,成都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国内技术标准的领跑者和制定者。其中,以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四川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地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是国内轨道交通人才高地,每年为我国培养大批轨道交通研发设计和创新型人才;中铁二院是中国大型工程综合勘察设计甲级企业,勘察设计收入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一,承担了全国铁路总运营里程1/4的铁路设计及参加了4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参与了100余项海外项目的咨询和建设;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四川路桥、四川铁建在内的众多在蓉工程企业是国内施工建设领域的骨干性企业,完成了国内外多个项目的工程建设和总包任务。

下一步,成都将依托交大、轨道交通产研院等平台,推动二代中低速磁悬浮等成果本地转化;全力支持推进国家级轨道交通认证中心——“交铁检验认证中心”(JRCC)建设;加快推动四川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中车青岛四方股份西南研发中心成立并开展工作,努力将科研技术优势转化为成都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上周,长江慧控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中铁产业园。作为国内知名的全智能化综合性节能技术应用领域及绿色轨道交通行业内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长江慧控牵手中铁产业园,将助力成都轨道交通行业加快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入驻中铁产业园能够加快与成都众多企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公司技术能力。”长江慧控董事长张军凯对企业在蓉发展壮大充满期待。

在中铁二院的带领下,像长江慧控这样的配套企业迅速集聚。以地铁盾构机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松就表示,“中铁二院是勘测设计的龙头企业,它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能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带着产业链的中下游一起走。”

随着园区开发建设进度的加快,中铁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其综合实验大楼、中试检测基地、核心技术产品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未来3—5年内,园区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万—4万高端人才,创造上百亿产值,打造成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和全球轨道交通的研发高地。

与此同时,中铁轨道交通产业园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与新筑轨道交通产业新津基地、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一个“金三角”,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帮助实现轨道交通产业有效聚集和落地。

目前,中铁轨道交通产业园与新都、新津两个制造基地,已完全形成整车生产能力,吸引了相关配套企业纷纷入驻,先后引进了新誉、时代电气、阿尔斯通、卡斯柯、克诺尔、北方交控、今创、鼎汉等40多个重点轨道交通生产、研发项目签约落户,全市轨道交通企业总数已达到175家,转向架、牵引、供电、信号、通信等核心配套产品正加速聚集。

今年,成都还将推进金牛、新都、新津三大区域产业协同和差异化发展,做强科技、载体、服务、市场和人才配套,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要素聚集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同时,提高产业规模,加快新引进企业项目建设,促进尽早形成生产能力;实施精准招商,补强产业链;加快中铁(金牛)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中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中车(新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此外,成都还将进一步提升本地配套率,研究下达新都、新津整车配套率年度指标,制定本地项目配套率目标,力争年底车辆全部实现本地化生产,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本地配套率达到80%,整车(单辆)本地配套率达到40%,信号等机电产品达到30%;支持整车企业开展本地供应商培育,加快引进机电设备、信号系统等产业链缺失环节项目。

新制式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去年12月,成都新筑路桥公司与德国马克斯·博格公司在蓉正式签署协议,就新一代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达成合作意向。项目的引入,标志着新一代中低速磁悬浮产业将在成都正式落地。

新筑路桥与德国马克斯·博格公司合作,是成都大力发展新制式轨道交通的缩影。目前,全市新制式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由西南交大负责总体设计和研制的第二代磁悬浮试验车创造了时速120公里的世界纪录,按照各项试验指标,实现时速160公里工程应用已无重大障碍;中唐空铁集团与西南交大、中车浦镇、中车资阳等合作,已研制出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空轨列车,中车成都公司已具备空轨整车制造技术,年内将形成本地化生产能力;由新筑股份牵头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已完成样车试制,正开展安全评估及相关认证工作;成都首条规划西河—洛带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将于2020年建成投运;大邑站至安仁镇空铁试验线目前已完成选线,正在对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有轨电车蓉2号线2016年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

下一步,成都还将启动二代磁浮样车在成都进行系统设计工作,加快悬挂式单轨关键部件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空轨试验线等新制式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增强行业引领和产业带动。同时,加快研究省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及大铁市场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依托中铁二院海外订单,鼓励有条件的本地技术与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研究成都地铁维保业务采取购买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支持本地企业承接市域内外维保业务;加强与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主办方对接,推进轨道交通展和产业论坛筹备工作,促进多制式轨道交通多点开花。图片由相关企业提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