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摔成截瘫,网红项目的安全不该是“儿戏”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6-1 15: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5日18点左右,徐州90后医学女研究生琪琪,与男友小王、表哥小鲁相约到当地一家蹦床馆玩耍。在玩一个名叫“人体炸弹”的项目时,琪琪头朝下猛地摔进了海洋球池内,当场动弹不得。琪琪随后被送往医院,在重症监控室躺了三天后转到普通病房,现在胸部以下仍然没有知觉,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完全性截瘫”。据报道,琪琪表哥称,除进场时签署一张安全须知协议书外,现场并无安全提示、注意事项或者教学视频

以“人体炸弹”为名,这个蹦床项目的刺激性可见一斑。这个项目的玩法是,一个人躺在厚厚的气垫上,站在高处的人用力跳在气垫上,将躺着的人弹入旁边的海洋球池中。看起来很简单的操作,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躺着的人在被弹起的时候处于完全失控状态,其落地姿势往往会决定安全状况——琪琪突遭不幸,正是因为头背部首先落地,整个身体因为惯性被折叠在了一起。在如此大的冲击力下,腰椎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久前,在张家界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的女大学生备受关注,很多人因此对极限运动的安全性表示质疑和担忧。其实,相比极限运动,一些“休闲运动”的危险性和伤害性往往更值得警惕。究其原因,挑战极限运动者大多经过专业训练,做足了各种专业防护和应急预案,而一些看起来没问题的“休闲运动”,却往往能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沉重一击。

蹦床就属于这一类。因为花样繁多的趣味性,蹦床被冠以“网红蹦床”之名风靡一时。然而,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蹦床最初是包含杂技技巧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这种定位,就意味着运动员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相关技巧。即便如此,这项运动依然充满不可预知的风险。就世界范围来看,蹦床运动员意外受伤甚至致残的事例多有出现,“空中芭蕾”优雅的舞姿背后,蹦床运动堪称不折不扣的高风险运动。

蹦床运动在国际赛场走红后,一些商家敏锐地嗅到其中商机,将这项运动引入公共生活,借助社交媒体的渲染,原本集专业性与危险性于一身的竞技运动项目,转身一变成为了没有参与门槛的“网红项目”。然而,看起来花样繁多的蹦床游戏,实际上却一再成为公共安全的“杀手”。就在琪琪遭遇事故的一周时间内,福州一年轻男子玩“网红蹦床”,颈部受损严重,医生诊断为脊柱脊髓损伤。以一种更为宽泛的视野来看,“网红蹦床”引发的事故已多有发生,每一次事故,都不失为对公共安全敲响的警钟。

在徐州和福州的两起“网红蹦床”事故中,参与者在进场时都被要求签署“安全须知协议书”,除此之外,经营者没有提供任何专业教学和现场指导。“安全须知协议书”既不是“免责书”,更不是“生死契”,经营者不规范的操作方式以及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无疑大大增加了蹦床运动的风险性。初次踏上蹦床体验失重感的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严重的身体伤害。

“网红蹦床”引发的事故经媒体报道后,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此提高应有的警惕。不过,仅靠个人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显然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类似的网红项目应该遵从怎样的管理与监督,应予以规范。显而易见,“网红蹦床”的危险性与游戏动作关系密切,什么样的游戏动作应该明确禁止,参与游戏应该掌握怎样的技巧、游戏场地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加以明确。更进一步说,开设“网红蹦床”项目应该具有怎样的准入门槛,相关设备应该如何进行维护保养,也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商家和个人都对网红项目欣欣然而向往之。对于“网红蹦床”而言,“网红”不能掩盖危险性,公共安全更绝非“儿戏”,只有健全监督管理细节,才能让参与者从中体验快乐,而不是咀嚼伤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