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论坛

成都论坛 首页 成都新闻 查看内容

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2020-11-23 18:13| 发布者: 杨海威| 查看: 199| 评论: 0

摘要: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场(5月16日摄) 刘坤 摄 ◇因品牌打造缺失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四川优质农产品并不广为人知,藏在深闺无人识   ◇打好“川字号”特色产业的小牌,打造梯次推进的农业产业园区, ...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场(5月16日摄) 刘坤 摄

◇因品牌打造缺失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四川优质农产品并不广为人知,藏在深闺无人识  

◇打好“川字号”特色产业的小牌,打造梯次推进的农业产业园区,就能打赢农业产业发展的牌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硌 高健钧 卢宥伊    

久负“天府之国”盛名的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占比大、农村人口多。 

“四川农业是全国农业的缩影,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高低不等等问题。”采访中,从专家到企业到农户,对此感受强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川“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如何牢记嘱托把农业产业做强把金字招牌擦亮,事关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如期完成。    

10张小牌让金字招牌“亮”起来    

四川历来享有“川猪安天下”的美誉。作为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四川生猪出栏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有国家生猪调出大县63个,川藏黑猪、内江猪等9个地方特色生猪品种品牌享誉省内外。2018年,全省出栏生猪6638.3万头,猪肉产量481.2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四川自古就是国家重要粮仓,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产省,马铃薯、甘薯、油菜籽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有国家级产粮大县74个,近年来全省粮食总产保持在700亿斤左右。    

农业大省并非徒有虚名,四川有25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因品牌打造缺失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四川优质农产品并不广为人知,藏在深闺无人识,擦亮金字招牌的任务艰巨。    

入秋后,四川各地的农业生产正忙而有序地进行。    

在川东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工人们正在一座占地25亩的新建标准化养牛场里忙碌,新建的6000平方米牛舍可养殖肉牛1000余头,可每年收购周边200余户农户玉米秸秆2000吨以上,带动农户增收150万元。    

“四川牛存栏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而宣汉县是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历经30余年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蜀宣花牛’,荣获原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介绍,2019年全县存栏牛16.13万头,其中蜀宣花牛存栏9.5万头,牛肉产量1.09万吨,牛业产值9.5亿元。    

记者注意到,宣汉县正按照四川省委部署,在擦亮农业金字招牌上下功夫,已注册“蜀宣花牛”工商地理标志和“宣汉肉牛”国家地理标志,举办了第11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蜀宣花牛已成为“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四川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治蜀兴川的要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省委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产业支撑。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四川提出到2022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9%左右;涉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万亿元;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如何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亮变为现实已成为四川各级党委政府、企业以及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努力方向。而现代农业10大特色产业就是10张“小牌”,把小牌一张张打好,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就亮起来了。    

2019年,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携菜油加工企业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连续举办多场“天府菜油、香飘九州”专题推介会。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宣传农业品牌,为优质农产品“带货”,四川不是第一家,但是最卖力的之一。    

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丽萍介绍,四川是全国油菜籽生产和消费大省,产销量全国第一。为此,四川组织省内骨干油脂企业、科研院所、销售终端成立产业创新联盟,构建起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的桥梁纽带;制定了天府菜油团体标准体系;加快品牌创设,力争把天府菜油建成全国菜籽油第一品牌,推进粮油产业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园区引领农业产业“活”起来    

建成和创建11个国家级产业园,首批认定省级星级园区35个,累计建成各级园区948个……四川正加快构建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骨干,市县级园区为基础的梯次推进体系。    

如果说10大“川字号”特色产业是10张小牌,那么构建农业产业园区,就是打赢农业产业发展牌局的打法。    

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业发展更需要一个切实的抓手,一个牛鼻子。针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四川鲜明提出“农业多贡献”,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经过五至八年努力,实现我省现代农业综合水平显著提升,整体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大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一边防控疫情一边忙碌,是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大当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峰和当地150多户农户今年的状态。合作社750余亩地里的青菜、萝卜、大头菜等泡菜原料,迎来采收季。“订单、价格在种之前就谈好了,也收了保证金,以保证农民的收益,采摘之后直接送到加工厂。”向峰说。    

几个月前给大当家合作社下订单的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距离向峰的合作社仅2公里。收到这批蔬菜后,他们立即将新鲜的蔬菜“下坛”,一个月后即可进行加工包装,销往国内外。    

在四川眉山东坡区的泡菜产业园,12个乡镇123个村、近12万户农民、890余个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经济体、16万亩泡菜原料基地,以及64家泡菜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种、产、销产业链。    

“2019年,东坡泡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5.6亿元,占据四川二分之一和全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经过多年培育和产业园区的发展,东坡泡菜产业实现了由小作坊生产到规模化生产,到标准化生产,再到现代化生产的‘三级跳’,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东坡区政府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区还建成占地620亩的泡菜文化长廊、泡菜博物馆等,建设了产业研究院,打造园区产学研科技联合体,目前园区企业依托中国泡菜研究院新建成联合实验室3个、示范线2条。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说,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关键要将农业产业充分激活,打造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四川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10+3’产业体系的川粮油、川菜等10大优势特色产业,出台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打破产业与行政限制,推进‘园区+城市’‘园区+新村’‘园区+基地’等发展模式。”毛业雄说。    

各级园区已招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企业503家;带动建成农民合作社1.57万家,家庭农场1.37万家,正在成为农村“双创”的重要孵化器。 

“2020年,四川安排61个培育园区,其中粮油园区达15个、占总数的25%。每个园区安排1000万元分产业进行为期1年的培育,待培育期满,符合条件的园区将优先认定为省级园区。”杨秀彬说。    

杨秀彬介绍,四川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推进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3大先导产业支撑,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全国领先的“10+3”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我们努力奋斗,实现目标可期。”    

借力科技让农业生产技术“新”起来

3月12日,在四川中江县南华镇一望无垠的油菜地上空,7架无人机在徐洋等专业飞手操作下,正在给油菜洒药。    

“无人机喷洒作业,比传统人工喷洒农药效率提升50倍,每小时飞机作业面积可达60至80亩。全镇6700亩油菜农药喷洒作业,无人机三天时间就可完成。”徐洋说。    

今年春耕开始后,中江已组织9个植保社会化服务单位,出动植保无人机和作业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9.6万亩油菜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同时还兼顾全县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损失,稳定粮油产量。    

在线农技指导、植保无人机、多光谱照相机……四川春耕期间,新鲜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并正在农户中逐渐普及,成为农业生产的常用工具。    

为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2019年四川启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信息智能化,集成农业智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服务等信息技术。    

农业科技迸发出活力,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支持,农户积极响应;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将农业技术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漆家桥村的一个缓坡上,塔吊林立,齐全农牧集团建设的一栋可存栏种猪6000头的五层立体养猪场十分显眼。    

“科技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体现得愈发明显,对推动规模化生产起到重要作用。”齐全农牧集团董事长童其权说,养猪场在今年6月已经正式投用,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建立猪业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实现饲料、养殖等业务的一体化运营,并通过空气自动循环和净化处理,有效解决环保及有害气体排放问题。    

因地制宜让农村资源“动”起来

“要让四川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急需盘活四川农业各类资源,尤其是闲置资源。”杨秀彬说,四川地貌复杂,丘陵、山地多,许多农业生产存在小、乱、散的问题,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比较效益,是推动四川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四川省乐至县凉水乡三河嘴村一条沟壑之中,有一条“绿带”,这是连片的稻田。三河嘴村党支部书记李元俊介绍,这些田块足有120亩,之前全部是撂荒地,“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村里275亩田,撂荒一度超过200亩。”    

了解到“代耕代种”政策后,三河嘴村决定以此探索盘活这些土地资源。村里请来施工队,用挖掘机整理荒田。“机器进入田里,完全被几米高的茅草淹没,看不到在哪里。”李元俊说,到了今年插秧季节,村组党员干部撸起袖子、挽起裤管一起忙活,热闹不已。    

“村集体代耕代种不影响土地性质,不仅能解决土地撂荒,还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凉水乡乡长蒋合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种植水稻成本在600元左右,产值能达到1600元。如果发展稻渔等综合立体农业,产值将更加可观。三河嘴村整理120亩田共耗费30万元,但三年后就能回本,并走上盈利的路子。    

蒋合文说,村里的贫困户在村集体代耕代种的田块里干活,每天有30元补助,他们自己的荒地交给集体,每年能获得每亩300斤黄谷。“这就同时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和村民的后顾之忧。”    

四川中江县这两年则将土地难连成片的山区作为探索样本,统一规划土地资源,将附加值大的油菜种植,作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全县99%的农户开始种植油菜,面积达43.94万亩,其中利用山坡地18.6万亩。12家粮油企业充分依托和发挥中江县优质油菜基地的优势,形成集压榨、浸出、精炼、调和、吹塑、包装,涵盖仓储、加工、配送物流、采购分销、科研检测为一体的粮油产业园,部分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记者在中江县看到,由本土企业四川德阳年丰食品有限公司创立的“纯乡”菜油品牌获评“四川名牌产品”,年加工油菜籽10万余吨,产品已走进四川最大的连锁超市红旗连锁。

原标题:瞭望丨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