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论坛

成都论坛 首页 成都新闻 查看内容

2018中国西部ERCP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2018-12-18 08:41| 发布者: 杨海威| 查看: 4057| 评论: 0

摘要: “51岁男患者,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等症状已数月,初步怀疑是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今天我们为他做的这个ERCP手术,可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大屏幕上,直播着成都新华医院正在进行的一场手术,主刀医生一边操 ...
“51岁男患者,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等症状已数月,初步怀疑是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今天我们为他做的这个ERCP手术,可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大屏幕上,直播着成都新华医院正在进行的一场手术,主刀医生一边操作着器械,一边详细地为观众讲解着操作步骤;大屏幕下,来自全国的近300名ERCP专家、医生聚精会神地观摩着,看主刀医生仅花10余分钟,就熟练地完成了内镜下取活检和安放支架的操作,一气呵成的流畅动作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ERCP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类似胃镜但可以进入得更深,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造影导管,在造影剂和X射线的帮助下,对胰胆管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消化道内镜技术,在胰胆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治疗手段。但因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风险高,医生掌握ERCP技术的难度高,一直被称为内镜技术中的“金字塔尖”。

12月15日上午,2018中国西部ERCP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西南地区ERCP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04家医院的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心得,并观摩了由成都新华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张炳印等专家进行的手术演示。“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学术活动,未来能让ERCP在西部地区更多、更广泛地开展起来,造福患者,”张炳印表示。

优势明显的成熟技术

每年却仅有五分之一患者受益

张炳印介绍,今年是ERCP技术问世50周年,在大多数胰胆疾病的诊疗上都有明显优势,许多不适合或没机会做开腹手术的患者,都可通过ERCP进行治疗或改善。“以常见的胆总管结石为例,传统的开腹手术有十几公分的刀口,术后还要装引流管,患者至少要住院半个月,费用也更高;如果通过ERCP做手术的话,体外不开刀,操作熟练的医生10分钟就能解决,3~5天就出院,患者负担也小。”

“按理说,在消化道疾病高发的当下,有大量患者都需要ERCP技术的诊疗,且相关医疗设备的投资也并不算昂贵。但现实是,全国只有约五分之一的适应患者能够接受ERCP手术,很遗憾。”他表示,调查显示全国对ERCP手术的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台,理论上需至少8000家医院、5000至8000名熟练的ERCP医师。但这项技术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目前全国熟练的ERCP医师不足2000名,开展医院不到800家,因此每年全国实际手术量只有约20万台,其中大部分高水平的中心和专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在加入成都新华医院前,张炳印是原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微创中心主任,有44年临床经验的他,参与或经手的ERCP手术高达5万多例。“做得多我就深有体会,手术医生的经验和临场能力至关重要。”他介绍,以常见的胆总管结石手术为例,光是胆管插管这一步就很考手艺,操作时手术器械只能从“圆珠笔头那么大”的部位进入胆管,在一公分左右的区域内做手术,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胰腺炎、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分寸之间都是人命。

此外,ERCP手术不但对主刀医生要求高,而且背后还需要有强有力的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麻醉等强有力的团队来做后盾。因此,推动ERCP术式的普及、拓展ERCP人才队伍,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张炳印通过培训与学术交流指导和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有近500人,他的学生、34岁的主治医师刘丹青今年在首届全国青年ERCP大赛中,一举拿下冠军。

老帅“出山” 二次创业

把ERCP技术带到成都人家门口

今年4月,已退休的张炳印加入新华医院,再次回到临床,“挂帅”该院内镜中心,“在这里我希望再带出一个ERCP的特色学科团队,让更多成都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新华医院常务副院长杨波介绍,在该院全新的外科大楼启用后,可为包括内镜中心在内的普外科提供200张病床,以ERCP技术为“拳头”专业,开展肝、胆、胰等重大疾病的手术和内科治疗,以及临床科研和教学。目前,新华医院已按三甲医院标准完成硬件配置,并大力提升多学科团队的软件实力,“希望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成为ERCP技术的一张名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